发布时间:2023-03-16浏览次数:44
今天(9日)上午,国家文物局在京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工作最新研究成果,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性划分方式有了更为清晰明确的认识。
古国时代第二阶段在距今5200—4300年前后。大型水利设施和城址的兴建,显示出社会资源的调动能力加强。湖北屈家岭遗址为长江中游一处新石器时代大型遗址群,遗址新发现距今约5100年的史前水利系统,为迄今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水利设施之一,并发现大型聚落、高等级建筑基址等,为研究长江中游文明进程提供了关键证据。
最新考古证实,屈家岭遗址存在多处史前水利系统。其中,熊家岭水利系统位于遗址东北部,由水坝、蓄水区、灌溉区和溢洪道等构成,其水坝为土筑而成,现存坝体高约2米、宽约13米,长约180米。蓄水区面积约19万平方米(相当于三个西湖湖面的大小);灌溉区面积约8.5万平方米。测年数据表明,早期坝的年代为距今约5100年,为我国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水利设施之一。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国表示,大型水坝的发现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标识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刘建国:目前来看,第一,年代很早;第二,体量很大。体量很大就表明它能够储藏很多的水。这些水在旱季,特别是应付那种比较干旱年份的时候,可以有力保障灌区农田里的水稻能够正常成长,能够获得丰收。水稻丰收对史前人类、对他们的聚落来讲,是非常重要的。农业丰收了,可能有些人就不需要都来种水稻,有些人可能专门去制陶器,或者做玉器,这样社会就分工,阶层也会出现,人类文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,不断往前发展、往前推进。所以水坝的发现非常重要,是文明不断向高级层次发展很关键的证据。
考古人员发现,熊家岭水坝分早晚两期,延用年代较长,坝体硬度和密度较高,存在明显的人工筑造痕迹,坝体中还发现原始的“加筋工艺”,即在土体中掺杂植物根茎,以增强坝体强度和稳定性,同时还发现了“草裹泥”的建造工艺。而类似规模的水坝还发现多处,专家表示,这标志着史前先民实现了从适应自然到改造自然的跨越,从被动地防御水旱灾害转变为主动地控水用水,为探索长江中游史前治水方式和聚落形成等提供了细节支撑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刘建国:熊家岭坝体不全是草裹泥,有的地方不一样,所以古人有可能是根据他们的经验,选择不同的方式加以堆筑墙体。而且墙体在发掘的时候非常坚硬,有类似于夯打的迹象,应该是有意做过一些特殊的加工,所以坝体非常坚固。从这上面来看,在5000年前,在江汉平原,这些史前先民智慧应该是达到一个非常高的程度了,他们能够很好地去认识了解所处的自然环境,然后选择适合他们生存的居住地和种植区域,再加以改造,这样他们才能够在这地方定居下来,旱涝保收,文明不断发展。
近年考古工作还揭示,屈家岭遗址先后历经油子岭文化、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三个史前文化阶段,主体年代为距今5900—4200年,存续近2000年之久。此外,还新发现了105万方的大型中心聚落、高等级建筑基址等,年代明确,结构清晰,工艺高超。另外还曾发现史前稻作遗存、年代最早的高温黑釉陶等,一系列发现为研究长江中游文明进程、探讨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关键样本。(央视新闻客户端)
中新网北京12月9日电 (曾玥 高凯)12月8日下午,世界中文大会主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。
中国教育部副部长、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、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杰出席论坛并致辞。白俄罗斯前第一副总理、白中友好协会主席阿法纳西耶维奇,泰国前副总理、泰中友好协会会长塔帕朗西,各国教育部部长、国际组织、国际语言文化机构代表,中国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,中外大学校长、孔子学院院长,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国际中文教育工作的知名汉学家及社会团体、企业、师生代表等2000多名中外代表出席论坛。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马箭飞主持论坛。
陈杰在致辞中指出,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,国际中文教育是中国提供给世界的重要公共产品。2023年,国际中文教育取得新成效新进展,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,本土化内生发展进一步加强,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持续深化,中文实用价值不断增强。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呈现出向上向好发展的良好态势,为连通中国与世界、促进开放合作共享做出了重要贡献。陈杰表示,中国教育部将继续坚持开放包容、共商共建,与各国教育主管部门携手,与中外各界精诚合作,不断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,努力为各国民众学习中文、了解中国提供更加优质的体验和服务。
吉布提国民教育与职业培训部部长穆斯塔法·穆罕默德·马哈茂德在发言中表示,对吉布提年轻人来说,学习中文是一个绝佳的机会。有必要加强吉布提孔子学院与就业市场的联系,使中文教学成为中吉教育和职业培训合作的粘合剂、促进吉布提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。
毛里塔尼亚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部部长尼昂·马穆都表示,中文教育是毛里塔尼亚与中国的交流纽带,也是拓展学生视野的桥梁。毛里塔尼亚中文教育前景广阔,希望加强中毛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,共同推动中文教育发展,让更多学生从中受益,为两国人文交流做出贡献。
柬埔寨教育、青年与体育部副国务秘书蒲萨敏表示,目前柬埔寨中文学习者超过10万人,中文教育机构超过100所。发展中文教育有利于培养高质量语言人才,增进中柬友谊,促进民心相通,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,柬方将大力支持中文教育发展。
拉丁美洲议会总干事马努埃尔·伊万·特雷霍斯表示,今日的中国,是在全球各领域都颇具影响力的国家,学习中文刻不容缓,它可以促进国际贸易,推动国际交往,希望和中国携手,共同推进语言教学和教育国际合作。
波兰奥波莱省副省长祖扎纳·多纳特-卡修拉表示,孔子学院在地区教育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,通过开展教学活动,展示了一个与欧洲符号系统完全不同的语言世界,并向当地民众介绍中国习俗、传统和文化。孔子学院既是科研和经济方面的合作伙伴,也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文明,孔子学院的工作人员是真正的文化使者。
世界中文大会主论坛成功举办。世界中文大会供图
论坛期间,语合中心与吉布提国民教育与职业培训部签署了《关于开展中文教育合作的协议》,与伊朗教育部语言中心签署了《关于合作开展伊朗中文教育项目的谅解备忘录》,与基里巴斯教育部和贵州师范大学签署了《关于资助设立中文师范专业项目的协议》,与毛里塔尼亚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部签署了《关于开展中文教育合作的协议》。
论坛还以视频形式展示了2023年国际中文教育新成果,包括发布《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》多语种版本,在15国授权新建15所孔子学院,新设立43家中文学习测试中心、13个网络中文课堂、5间中文智慧教室,推出中文智慧教室“数字中国文化”客户端。(完)